前言:
本身不是強力跑者,21km半馬完賽均速5:17,有明顯高足弓,穿29cm US11 EU45標準偏寬的鞋,寬度2E-3E中間,大體重172cm/69kg,跑步不是我的興趣,穿鞋子測試體驗設計的巧思才是,寫在這裡只是用來和朋友分享個人心得,順便記錄整理想法,沒有靠寫文賺錢,就想到什麼寫什麼,不會按部就班拍美美的圖,經常會毒舌,有時看法錯了還會回頭過來修正,看看就好。
--------本文要開始囉--------
Mizuno Wave Sonic 2 3E寬楦
4mm的Drop,標榜對應一般與高足弓,卻有幾乎感受不到的WAVE片以及足弓支撐,不吸汗、無支撐或避震、不太止滑的灼熱鞋墊,帶來滿滿的廉價感,3E WIDE楦頭,還是稍微偏窄一些,不如我之後買的SHADOW 2 3E,比較好的地方就是一片式鞋底會比較耐用,鞋網面比較透氣不悶腳,楦頭偏圓,比較適合正常或是厚腳板,我的前足偏薄,有點空,缺少包覆感,殘念...其實我還滿喜歡這款式的外型設計以及顏色。
我一直很喜歡Mizuno的鞋款,從第一代X Wave問世至今經常購入Wave相關鞋款,偏好Wave帶來的堅實避震路感以及足跟足弓穩定感。
但...上一雙Sonic 2實在太糟糕,當下立刻買一雙Shadow 3 3E來壓壓驚。
https://www.mizuno.tw/RUNNING/waveshadow3.aspx
DROP 8mm (17/25mm),一體式鞋面的包覆性、柔軟彎折、高透氣、以及內側的低摩擦都很舒適,不易鬆脫的扁平彈性鞋帶,隱藏於內側的足弓支撐帶帶來良好的支撐穩定感,加上有Smooth Ride底部花紋的引導,對於跑步調整腳步控制有很棒的幫助,雖然有些西方的專業跑者評論不喜歡Mizuno的干涉,但我很推薦入門跑者先以Rider或是Shadow作為第一雙鍛鍊的鞋,有效輔助跑步姿勢的調整。
官方說是中足跑法的設計,其實沒有特別明顯,有點趨前足跑,相對來說,HOKA或是Adidas Boston的中足跑比較流暢自然。
跑出一段時間後,比較能使喚雙腳時,就可以考慮比較自然步伐又有足弓支撐的跑鞋,譬如Adidas Boston、Hoka Carbon X、Brooks Hyperion Tempo之類的。
後來聽說Brooks傳說是四大跑鞋,某個有錢的老爺爺都穿這牌運動,是美國人最歡迎的品牌,就試著入手Brooks Levitate 2 ,在Brooks跑鞋矩陣中,屬於自然步伐,高回彈中高速的跑鞋。
嗯,馬的,有夠重,夏天穿還有點悶,跑起來明顯有拖腳感,鞋內 越跑越熱,鞋墊形狀還不太常見,不容易更換他牌。
號稱的超級高回彈在重腳踩下時確實有存在,所以比較適合大體重的跑者,但是如果不要當成跑鞋來看待的話,高度支撐的中底腳感以及低疲勞的材質,非常適合生活起居或是久站工作,背包重也不擔心壓壞中底,反而有效分散腳步壓力。
作為一雙大體重跑者,通用生活以及簡單慢跑的鞋,十分實穿耐用,至於加速感就不用太期待了。
這個2020/10屏東大鵬灣半馬的Zepro Y拖,相比知名的母子鱷魚品牌,尺寸比較小一碼,左右穩定性比較好,觸感比較清脆硬,緩震差些,但是比較貼合腳型,表面顆粒明顯,也比較沒有濕黏感,控制力更好更跟腳,整體來說我比較偏好Zepro Y拖,好控制,穩定。
Adidas Boston 8 2E
很知名很懶得說感想,但一定要說是奇妙的一雙鞋,妙在哪? 這個糟糕的重量,從磅秤上明顯的過重256g/JP29cm,但是穿上後的腳感卻很輕巧,似乎只有220~230g之間,得力於優秀的包覆性以及絕佳的流暢路感,跑起來樂趣十足,非常聽話的跑鞋。
Adidas造鞋技術真的是一流,簡單的設計卻有很好的使用體驗。
HOKA One One Carbon X 2019年版
我的第一雙碳版跑鞋,也是所有跑鞋中最滿意的一雙,耐磨好照顧的鞋底,更勝Wave的緩震穩定高支撐中底,高透氣的鞋面,跑起來有十足的信賴感,定速跑求腳部穩定完賽的好夥伴。
Meta Rocker 的設計在碳版的影響下變得非常明顯,需要自行適應,習慣之後其實很愉快,可以放空心情一路滾動回終點。
HYPERFAKE NIKE Alphafly %Next
這個高仿的啦!!! 所以才會這麼重,但是也讓我知道NIKE的科技力量有多麼強大,輕量高彈材料真的是獨到而且保密到家,嚴格到連入門跑鞋都有控管,這雙雖然是仿的,但是船型鞋底加上碳版的設計還是可以引導ZOOM X的壓縮力量,使得小腿向前被彈出,十足有省力效果,如果是比賽穿正牌的Alphafly,對同等級的選手來說真的很犯規。
真想穿正品跑跑看啊!!!
Altra Torin IQ
提倡前掌跑法、DROP 0mm、超寬楦的品牌,與HOKA一同由野跑鞋出道,主打以上特色的鞋款。
這是我的第二雙Altra,第一雙是Lone Peak 野跑鞋,Altra 單價很貴,但其實沒啥技術力,因為Lone Peak 穿起來印象不錯所以買了Torin IQ,
發現Altra就只是把EVA的發泡膨脹度加大或是縮小啊啊啊!!!
蓬鬆厚一點的叫做緩震,硬Q薄的叫做高回彈,不同密度與部位分布,用於取捨重量的平衡,而Torin IQ 前掌其實比較軟,用以當成前掌跑法的緩衝,這個中底非常短命,網路上看Torin IQ 評測使用 600km 就變成走路鞋了,我的Lone Peak 也在路程未滿800km但使用滿三年,正式失去可用緩震彈性,Torin IQ 是路跑鞋,大底耐不耐用不知道,Lone Peak 野跑倒是走沒500km 鞋底爪就幾乎沒了。
腳寬到只能穿4E以上的悲情跑者可以穿看看,注意又貴又不耐用喔!!!
Zepro 雲豹系列
台北馬的豪華版紀念品,從蝦皮向當時的報名跑者買的,尺碼長度偏小0.5 cm,上下厚度偏薄,腳稍微厚的可能要加大1 cm。
沒有足弓支撐啊!!! 支撐片沒有作用啊!!! 311g/JP29cm,不輕的重量但是沒有啥緩震啊!!! 衝擊很明顯,只能靠PORON減震材質稍微模糊衝擊,換了很多鞋墊,整個腳前後都還是很痛,也沒有辦法撐住足弓,配色也不愛,還用銀色油漆筆加工過,當時只是為了知道這個號稱台灣第一的跑鞋到底行不行才買來試試看的...
但優點還是有的,耐磨耐用、路面控制力絕佳的大底,來自鞋面上方的包覆很貼合腳背,透氣性絕佳。
當成在PU場地練習間歇還行,後來我拿去洗乾淨當成健身房專用的鞋,至少鞋底夠硬夠薄夠穩定,舉啞鈴或是上跑步機都OK。
Altra Lone Peak Polartec NeoShell
有張照片是野跑鞋底爪磨掉了,因為愛,重新又貼皮,短命的野跑鞋,當時看在Polartec NeoShell 材質的加持下買的,蜜月期真的很不錯,穩定好操,Q彈舒適,不怕踩水坑。
Altra鞋設計很好看,但短命是罩門,現在是當成花園澆水挖土用鞋,因為不穿襪子時比雨鞋舒適。
母子鱷魚 Y拖
改造過,增加自動跟腳系統,低過敏材質。
很多人討論過,我只說我自身的感想,
1. 不跟腳,跟腳的版本會磨腳跟(過敏膚質),所以要改造。
2. 流汗時鞋底悶,就算穿襪子也是。
3. 腳跟落地緩震不穩定、不直接,容易晃動。
4. 尺寸偏瘦長,提腳時要高,不然前掌容易擦地面。
以成本來說,賣的很貴,吹得很高,有其粉絲,但不是我。
Mizuno Wave Prophecy 一代
基於一定要穿穿看頂級跑鞋的心態所買的,當時也不懂,只是想運動,舒舒服服的就好。
Mizuno 頂級的機械式緩震跑鞋,很重,誇張的那種,但是有兩種客群是有人問我時,我會推薦的:
1. 只是問問的那種
2. 有錢只是想找個運動的那種
流暢連貫的避震,上坡有點費力,下坡無須顧慮;強迫性的腳踝旋回,強度足夠的腳跟內側支撐;緊固的腳跟與足弓;合襯的鞋面包覆與透氣性,爽滑的鞋內與鞋墊,只是跑個5 km 真的很舒暢,養生鞋無誤~~
Adidas Pure Boost
上面的Prophecy壽終正寢時,因為也沒空騎單車,故想找雙便宜耐用好保養清潔的鞋,所以買了這雙Pure Boost,當時也沒想要跑快,只要能跑、不差就好!
如果Ultra Boost是夏天款,這就是秋冬款,這個鞋面夏天穿很悶熱,雙折式鞋面代替鞋舌,使得悶熱更上好幾度。
原廠設計就沒有鞋墊,足弓毫無支撐,加上鞋墊結果更擠腳,不加鞋墊跑又不舒服,落地足弓會不穩定,鞋墊也不好挑,太吸震就會失去ETPU的回彈,太支撐又會失去連貫性,找了老半天,祖國喜奔的貴鬆鬆鞋墊竟然腳感很搭。
天涼時的外出以及休閒跑鞋,也只能這樣了。
Skechers GoTrail
以前有雙New Balance 580野跑鞋,很愛,很溫暖,流汗後也很臭,之後鼻子受不了就扔了,後來想說輕裝登山也不錯,就買了這個國外評論網站分數不錯的野跑鞋。
嗯......一開始很柔軟,慢慢跑挺好的,後來前掌先失去彈力,再來是足跟後半,整個跑感變得很怪,避震差又同時吸收推勁力,真是妙極!
而一開始使用時就很糟的是落地的穩定性超級差勁,容易翻腳刀,調整鞋帶也無效,用這個GoTrail跑野外,我看我會GoHell啦!
洋人的評鑑明顯對亞洲品牌不利,偏刻薄,除了砸廣告錢的361以外,Asics Mizuno 充滿細節調整設計的產品也都沒有幾句好聽話,相較之下美歐潮牌的倒是被捧上天,願意定時定量買各家媒體廣告的說話就是有份量。
Asics Tartheredge 2E 虎走7
詳細評論看別人的就好
https://kenlu.net/2019/09/asics-tartheredge-review/
這雙的鞋型偏瘦長,鞋楦偏圓,所以其實我要穿28.5 cm 3E,但是就是沒有這尺寸可買!
足弓支撐不好,能輕量化的部分,Asics都拼命的輕量化,鞋帶、SpEVA鞋墊、透氣面、橡膠底都被輕量化了,只是中底還是不夠輕,沒有NIKE家的材料好彈又好輕。
但是FlyteForm 中底有他的特色,清脆、快速反應、清晰路感,做厚的話其實很舒暢,在Asics Road Hawk路跑鞋有體驗過,相當好的清晰感以及洽到好處的緩震,至於虎走就沒辦法了,失去一些避震性、足弓支撐,換來全力奔馳的路感以及控制力。
據說對於鍛鍊跑者的身體開展很好,就想試試提升自己的跑力所以購入,但實驗結果:我大約跑 10 km 就撐不住了,真的很壓榨小腿的擺動,每次都抽筋,我就是Toe off 不起來啊!
Brooks Glycerin 18 2E
2020/11購入,因為前蹠骨發炎,腳痛的不要不要的,聽說這是頂級爽滑緩震到上天的鞋款,雖然有比較悶腳的問題,但似乎可以用。
>"<
>"<
>"<
就是Ghost 13的爽滑流暢版,也就那樣吧,沒有HOKA的緩震又同時支撐,鞋內與鞋墊也太滑,足弓支撐也沒有Levitate 2的好,可能要穿一陣子合腳會好些,到時候再跟大家報告吧,目前認為頂級緩震言過其實了...凸